全球化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惠及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群。
无论是挖掘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潜力,还是促进农民工落户进而缩小两个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都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从中收获供需两侧一石三鸟的改革红利:一是增加非农劳动力供给,缓解工资成本过快提高的趋势。这造成对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冲击,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和实际增长减速。
第一个转折点以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为标志。因此,从十四五期间开始,我国应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均等化水平入手,显著加大再分配政策实施力度,尽最大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一方面,按照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部署,尽快实现家庭自主生育,推动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也是21世纪的全球大趋势。另一方面,在老龄化加快的情况下,就业人口也因承担社保缴费负担和进行预防性储蓄而减少消费。
一方面,与2000年至201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0.57%相比,人口增长速度继续减缓。如果需求因素始终能够满足潜在增长率的要求,目前预测的增长潜力尚属合理增速区间。可立足这个全国人力资本产业大数据平台,挖掘"五链中的海量数据价值,开发出自己的"人力资本产品,为政府丶市场和各类客户服务。
三部分:一理论,二现实,三大势。这两次,常教授侧重从他的广义产权论,特别是其中人本产权论的视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将所见、所思,写成随笔式调研报告。资本时代是大众的时代,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引擎。2003年,笔者曾提出要素产权体系完整化命题(第163页)。
第三集 论坛呼唤保产权。董事长苗伟介绍: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由一个小小产权交易中心发展为大型"全要素"交易集团,28家权属企业,职工876人。
并言:常教授对山东产权交易集团的肯定,也是对全国产权交易界的激励。会后,与主办者和参会嘉宾合影。他们就是靠此价值观崛起的吧? 指着标识,发表感言:制度规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阐述人本产权产业前景,讲下一步发展思路:一个基点,三个举措。
5月28日晨,离济前,把《学术自传》赠主办单位留念(未在大会赠仪,俏然相送,润物无声)。编者按: 2021年5月17日至5月28日,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教授应山东济南人力资本产业研究院等部门的联合邀请,两度前往济南讲学并实地考察。山东乡亲悟透了,提出三化。《广义产权论》虽提出产权九字诀:广领域,多权能,四联动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总和生育率只是略高于所说的人口替代率2.1这一水平,而60、70年代的生育率曾达到6.0。今天,中国的老年人口比儿童(15岁及以下)更多。
并且,随着预期寿命的上升,中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重,从2005年的10.45%上升到2013年的14.7%,到2019年达到18.1%。1973年,中国更进一步,在全国推行晚、稀、少(晚结婚,拉长生育间隔,少生孩子)运动,由此鼓励一对夫妻最多只生育2个孩子。
这意味着严峻的风险,快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仅仅是一个开始。2019年,中国只登记了1.465亿新生儿。然而,政府继续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直到2016年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于劳动力参与水平下降了,这些趋势就会显著地妨碍中国经济的潜在产出增长,并给公共预算带来巨大压力,因为养老金和社会保障支出远远超出个人所得税总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并正发生在日本与韩国。从历史角度看,人口数量一直是一个缓慢变动的变量。
为保证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力,计划生育在1982年被写入中国宪法。(作者感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后新冠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路径:新条件与新机遇课题为本研究提供的资助) 张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 China's Accelerating Fertility Crisis 来源:Project Syndicate 进入 张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人口风险 。
但这之后,生育率又开始下滑,从2018年的1.49降至2019年的1.47。由此,中国生育率有些许回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生育率在2017年达到1.58。
虽然这一数字在2011到2013年间略有上升,但还是在2014年降至0.72,2015年降到0.56。但是,东亚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从人口快速增长转为下降的变化过于迅速,以至于这些经济体实际上出现严重问题。
总体看,在过去10年,中国每年出生不到1800万人,这与高峰年份2500万到3000万的年出生人口形成鲜明反差。到90年代,生育率下降到只有1.2-1.3——这一水平注定会显著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抬高了住房、教育和医疗成本,此时,夫妻更不想要孩子。10年后,出生率到了1.26。
并且,这些问题也更加催生于快速且持续的城市化、普及教育以及经济发展——众所周知,这些因素会促使出生率显著下降。6年后,这一运动转变为独生子女政策。
中国快速下降反应出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遗症。今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在他们大部分出生的时候,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了。
无需多长时间,这种政策效应就会消弭,由此,总和生育率会迅速降至1.2,让中国落到韩国和新加坡的水平,并很可能低于美国水平。否则,中国人口会像美国作家海明威描述的那样慢慢地,然后一瞬间变老。
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过去10年每年减少约340万。2020年,这一数字降至1.003亿——与上年同比下降了15%。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预计会大概翻一番,从今天的2.54亿达到差不多5亿。考虑到生育一孩一直是允许的,那么绝大多数一孩出生后都会登记,这意味着一孩家庭的总和生育率不大可能被低估。
根据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估计,生育率很可能重回90年代水平。二孩家庭的生育率高于一孩家庭的水平,这一事实反映出二孩堆积效应——也就是说,有的一孩家庭,原本就打算生育二孩,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他们才终于能生育二孩。
然而,1995年,出生率跌至1.5以下。与日本一样,韩国的低生育率很大程度上能归因于经济因素。
但是,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并告诫人们,人口快速增长会很快妨碍中国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中国要在未来几十年中保持自身经济活力,就必须努力扩大劳动力规模,包括延迟退休年龄、鼓励家庭多生育。